您好,娄底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网站欢迎您!
   

新闻中心 > 文旅政策 /Wenlv Appearance

使命如山奋力攀——娄底“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综述

时间:2017-06-08    点击: 次    来源:娄底新新网    作者:娄底文旅投 - 小 + 大


如果说“加速转型”为娄底摆脱当前经济困局指明了新方向,体现了娄底的广阔战略视野;“奋力赶超”,是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展现了娄底人的博大气度与胸怀;那么,“用3年的时间完成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则体现市委、市政府敢立大目标、敢与先进比、敢跟强者争的坚定信心与坚强的决心。

国庆前夕,总投资116.86亿元的4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了!

停建的5条“断头路”复工建设了!

废弃多年的娄邵铁路娄底中心城区段开发利用提上了议事日程!

顺利引进新型住宅工业化项目,强力推动涟钢周边地区棚户区改造!

金融小镇将入驻500家金融企业、金融资产达到1000亿元!

……

面对经济迷局,市委、市政府开启“破冰”之旅,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的大发展。他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加速转型 奋力赶超”为总基调,以工业提振、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城区提质扩容等“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为总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大长沙的拓展区。通过3年努力完成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实现“产业大发展、城市大提质、财税大增长、交通大提升、生态大变样、民生大改善”。

娄底,正以前所未有的伟力“加速转型 奋力赶超”,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核能。一则则振奋人心的信息、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大项目、一幅幅繁忙的建设图景,无不让人热血沸腾。

工业兴则娄底兴

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工业总量扩大、产业结构优化、运行绩效提升、创新驱动增强、园区工业翻番,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到2018年,总数达到900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47亿元,年均增速为10%,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进入全省前八。

娄底因工业而立。

“工业兴则娄底兴”,这是市委书记李荐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的共识。

“千万吨钢”、“千万吨煤”、“千万吨水泥”是几代娄底人的骄傲。钢铁、煤炭、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不仅对娄底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保障作用,对搞活区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传统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的工业产业结构失调,也给娄底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近年来,由于受“四期叠加”和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深度影响,娄底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低谷”。 除了水泥产业外,钢企连年亏损、煤炭产业风光不再。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娄底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一个难解的方程和“死结”。

娄底如何正确定位、找准发展路径?如何尽快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如何在全省发展的大棋盘中体现“娄底责任”、“娄底力量”?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速转型 奋力赶超”的战略决策。

提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是我市重构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重构产业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去退留存。加速转型,必须敢破难题、敢攻难关、敢闯新路,市委、市政府从传统产业开始“破冰”。

钢铁产业——从全省来看,湖南每年钢材需求量在3000万吨左右,本省供应量约为2100万吨,钢铁供应存在短缺现象,我市现有两家钢铁企业现有产能:生铁1060万吨、粗钢1130万吨、热轧薄板400万吨、宽厚板200万吨、高端汽车板150万吨。根据《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我市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装备不在淘汰之列。因此,我市着重围绕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传统钢铁产业高新化,以VAMA汽车板投产为抓手,大力发展薄板深加工等精品钢材和特钢产品。依托现有不锈钢制品大型骨干企业,向下延长产业链。

煤炭产业——娄底境内分布有18个矿区共121个井田。煤炭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市场不景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严重拖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想发展,必须彻底搬掉观念保守的“大山”,走出对传统产业长期依赖的思维惯性。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忍痛割爱”,今年底,凡产能年产不到15万吨、安全生产不达标的煤矿一律关闭退出,引导煤矿与非煤矿山转型转产,另谋出路。对保留矿井,推广应用高效采煤装备设施,积极采用煤气一体化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

水泥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水泥企业,引进海螺、华新、台湾国产等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市仍将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采用先进的干法水泥生产线,重点发展“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高标号水泥及制品,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发展。

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是我市重构产业体系的另一重点。为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全面贯彻《中国制造成2025》和《湖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战略部署,依托娄底大道建设,重点建设娄底大道现代制造走廊;着力打造精品钢材和薄板深加工产业基地、中国中部地区(娄底)不锈钢产业基地、湖南省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加快发展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重点产业;全面实施创新发展、两化融合、项目建设、管理升级、产业融城、绿色发展等六大重点工程。

敢想敢谋,心想才会事成。为实现“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我市创造性地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PPP项目商务条件、PPP项目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建立了PPP项目评估审查联席会议机制,为高效有序推进PPP项目提供了具体操作规范。今年上半年,我市策划包装了总投资937亿元的第一批41个PPP项目,并先后在北京、长沙进行项目推介和央企战略合作签约,与中建、中铁、中冶、中交、中铝等国内知名央企进行了对接洽谈,全年可确保5个以上PPP项目开工建设。六大工程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制造强市建设全面启动,三大基地、十大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成功组织健缘医疗、劲松机械申报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泰新材申报了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文昌科技、安地亚斯、明玉陶瓷参加并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新博会”金奖。在全市强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项目建设力度空前。1—8月份,全市696个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94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3.1%。国庆前夕举行的集中“开工、竣工”活动中,全市共有4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其中开工项目19个,总投资67.03亿元;竣工项目22个,总投资49.83亿元。

补足短板促发展

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3年内全市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0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增加值或总收入达到1283.8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

娄底钟灵毓秀,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既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水府庙水库,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山、龙山和洪家山,又有国家地质公园湄江;既有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秦人紫鹊界梯田,又有被称为“亚洲最美洞穴奇观”梅山龙宫,美丽景观资源遍布娄底城乡各地,全市共有15大景区200多处景点。娄底是湖湘文化腹地,境内的梅山文化、蚩尤文化、湘军文化、耕读文化、药王文化、红色文化、血性文化等相得益彰。经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各物文物保护66处。其中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新化北塔等4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盛教故居、世界锑都锡矿山矿冶遗址、谢冰莹故居、湘军名将故居群等23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二五”期间,在经济下行中,娄底文化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后劲强劲,其所有指标始终逆势上扬,位居全省前列。“十二五”末,文化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6%,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3%,旅游业“十二五”年均增幅达25.6%,超过全市GDP年均增幅15个百分点,成为全市主要产业型态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领跑产业”。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养老产业虽然处于发展初期,但有着很高的市场开发潜力。

市委书记李荐国多次强调,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是娄底的短板,也是娄底的特色,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把它纳入“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来强力推进,既是基于国家的产业政策的需要,又是娄底的现实需要。

3年内,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将构建五大特色文化产品体系,形成以书画创作、书画装裱、书画鉴定、书画交易、书画展览为重点的书画艺术文化产品体系;形成以双峰剪纸、涟源棕编、新化工艺陶瓷等为重点的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体系;形成以新化山歌、梅山傩戏、梅山武术为重点的演艺文化产品体系;形成蚩尤、曾国藩、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历史传奇类、历史人物类、红色主题类、历史演绎类影视剧目文化产品体系;形成以“新化十大碗”“涟源蓝溪桥面”“双峰永丰辣酱”等为重点的美食茶艺医药文化产品体系。做大做强市文体中心产业融合文化主题园区、大学路创客文化主题园区、新化文印产业园区、双峰溪砚文化主题园区等六大文化产业园。充分发挥域内旅游景点多、山水资源丰富,景色秀美宜人的优势,精心构建“红色”“绿色”“蓝色”“古色”“花色”的“五色旅游”产品体系,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业大投资、大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主要是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大力发展健康管理等服务业。加快建设养老机构,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重点支持健缘医疗、湖南世音、伍星生物、威嘉生物等生物、健康食品及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来,我市出台了《娄底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健康产业发展明确了思路、提供了政策支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的“十三五”专项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出台了《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其他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也在抓紧制定中。为推进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市发改委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一起对市文化中心产业融合文化主题园区、市广电中心新址建设、众一健康城、新化天门绿色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行了实地督查,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政府制定支持项目建设优惠政策提供了参考意见。

目前,杨家滩湘军文化商业街完成了修复古镇城门、改造部分民居外观,修复湘军将帅大院群,还原历史旧貌等项目规划和立项,与北京大江南国艺教育有限公司实现共同投资。在涟源古塘乡建设的年产150万只棕编工艺美术观光体验中心已完成厂房建设;紫鹊界梯田整体开发完成了7个观景台提质改造、大门内侧景观带建设,水车风情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梯田旱化治理逐步展开;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药文化开发项目已启动招投标工作;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开发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今年将完成富厚堂景区、白玉堂景区、曾氏祖坟、石鸡寨游步道建设;水府庙生态旅游度假村今年上半年已投资400万元,编制了项目规划,完成了茶山修复的前期协调工作。1—7月份,全市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20.1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8%;实现总产值211.1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1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城市提质大扩容

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将娄底打造成为规模适度、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山水相融、环境优美、众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2018年中心城区提质扩容计划完成总投资277.45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48.16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20.76亿元;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108.53亿元。

娄底是年轻的,也是美丽的。整洁宽阔的街道,形式各异的建筑群落,青山绿黛,花团锦簇。 像晨曦中捧着露珠的绿叶,青翠欲滴;像出水的芙蓉,洁净舒展;像婀娜多姿的少女,亭亭玉立,如诗如画。娄底,因此也获得了众多的殊荣——全国十大宜居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

然而,再年轻的城市,也有“陈斑”与“旧迹”——杂乱无章的广告牌,老旧破损的街面。再美丽的城市也有“软伤”和“硬痛”,——四处可见的“断头路”“半边街”,还有散布在城市中央的“城中村”。

没有大气魄,就难有大突破!市委书记李荐国掷地有声:“要将娄底建设成为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决策者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而是把娄底放在全省、全国、全球发展大棋盘中去考量,以长远的眼光、国际的视野、战略的思维谋划娄底未来,奏响了城市提质扩容的华彩乐章。

娄邵铁路废弃线全程从娄底城区至双峰县双板桥站,中心城区段北起湘阳街、西至白坪街、南抵娄新高速,呈Y字形分布,全长15.91公里。随着娄底中心城区的发展,娄邵铁路中心城区段已被建设用地包围,铁路穿越城市中心区域,分割了城市用地,阻碍了城市道路交通,制约了城市发展。由于矛盾多、问题多,一直是困扰决策者们的一道难题。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到娄底上任不久,现场考察后,提出将娄底城区废弃铁路将打造成休闲观光绿道。并亲自与广铁集团衔接,拟采取由广铁集团与娄底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模式开发建设。前来考察该项目的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顺对此赞叹有加:“娄底人敢闯敢干!目前,全国还没有哪个城级城市废弃铁路综合利用,此举开全国先河!”

今年,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坚持提质扩容并举,重点实施道路畅通工程、街道改造工程、市容整治工程等“八大工程”。2016年,重点打通吉星路、娄星南路、甘桂路、早元西街、碧溪路等“断头路”。改造拓宽新星中路铁路涵、涟滨西街“半边街”。建好慢行系统,完成公共自行车道第一期工程,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完成新星路、氐星路、娄星南路、湘阳街改造,对主车道、非机动车道“白改黑”,更换路沿石、人行道板,按标准改造行道树树池,并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内涝地段下水道改造、公交站台、街道雕塑小品、人行道凳椅等。将加快推进孙水河、涟水河治理。搞好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切实做好绿化提质工程和市容整治工程。

在建设中,市委书记李荐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多次亲临一线视察指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城建组组长易春阳及挂点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调度。停建多年的5条“断头路”相继复工建设了,近10个“城中村”改造也拉开了序幕,废弃多年的娄邵铁路娄底中心城区段开发利用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心城区路网建设、道路改造和风貌整治工程、孙水河治理工程、东部新区整体开发等6个城市提升扩容重大项目,也成了我市正在实施的PPP项目的重头戏。这些项目,无一不是大投入、大手笔。

前不久,记者来到娄星区长青办事处扶青社区三板组“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采访时,一位曾姓的居民反映,改造前,这里相当一部分土砖房已成A级危房,布局杂乱无章,地势低洼、通风不畅、污水横流,空气、水源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即将完成第一期工程14层的楼体建设,项目完成后可以让5000居民住上新房。这位居民称,这是市委、市政府顺民意、得民心之举,这种重心下移、目光向下、民生为上的民本思维值得赞赏。

脱贫攻坚奔小康

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到2019年,全市54.30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的目标。

我市现有574个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8万。2014年、2015年已脱贫180722人,还有367388人尚未脱贫,新化、涟源、双峰等3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18年,我市三个贫困县要全部摘帽;2019年,57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打好年度战,实现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开门红,我市按照“领导挂点、部门联村、工作队驻村”的扶贫工作模式,实行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通过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措施。全市共派出714支工作队进驻574个贫困村帮扶。对分布在面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求各县市区制定帮扶方案,在市县扶贫配套资金倾力帮扶的情况下,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同时在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等优惠政策方面向面上村贫困人口倾斜。

在精准脱贫推进举措上,我市根据“五个一批”的要求,分户分类指导。今年,我市按照“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精准产业扶贫思路,上半年来,争取到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9457万元投入到“五个一批”人员帮扶中。其中投入财政资金2566万元,发展新化县的稻田养鱼、涟源市的中药材、双峰县的生猪养殖、娄星区的苗木产业等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参与的重点产业项目,带动15000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安排资金9亿元,帮助1.5万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全市扶贫小额贷款新增1.28亿元。雨露计划、危房改造、医疗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7月底,省易扶联办对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进行了专项督查,我市动工率在全省排名第三,涟源市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肯定,其经验将在全省推广。

培植财源再出发

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根据《娄底财政“十三五”规划》和“加速转型、奋力赶超”战略要求,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9%增长,分别完成103.95亿元、65.31亿元;2017年,按14%增长,分别完成118.51亿元、74.46亿元;2018年,按19%增长,分别完成141.02亿元、88.61亿元。

8月31日,市委书记李荐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共同调度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牢固树立质量效益观念,把财源培植、税收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常抓不懈。

今年来,为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娄底提供较为可靠的财力保障和财政支撑,我市多管齐下,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保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培植骨干企业,强化财源支撑。通过建立“三二”财源建设项目库,即中心城区确定30家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各县市区各确定20家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在人才、技术、品牌、质量和管理上重点培育,在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上精准帮扶,使之成为我市稳固的财源支撑点。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广PPP项目,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重点围绕汽车板、不锈钢、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开展招商引资;紧盯目标客户,开展主动招商、上门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和网络招商,利和集团、深圳三讯、东莞巨星、长沙启泰等一批新技术项目快速落户娄底。1—7月份,全市共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559亿元,到位资金62亿元。我市还精选41个重点项目开展PPP模式,总投资达937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诸多方面,已有8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项目。

三是加大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总揽,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市“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2016年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娄底市2016年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方案》等文件;坚持“五个一”的工作机制,采取“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督查一讲评、年度总考核”的调度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创新思路解难题促发展。出台了《娄底市房地产去库存、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步推行信贷支持、提高公积金使用率、购租商品房作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实行创业经营场所补贴等“1+X”配套政策,有效促进了房地产投资与销售日渐回暖。上半年,全市房地销售面积达72.2万平方米,去库存率达20.2%。利用各类平台争取到前2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6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出台了帮扶工业企业的“十五条”,设立50—100亿元的工业产业基金和1亿元中小企业“助保贷”,市财政每年再安排1亿元工业转型发展引导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企业融资、创新创优等各类奖励和补助,从而推进了项目建设,壮大了财源。1—8月,全市696个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94.17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3.1%。

四是在税收征管方面,勤征细管,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市里还清理了沉淀两年以上的各类资金,全部作为结余资金,补充到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可盘活沉淀资金1.9亿元。 

天蓝水净地也绿

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18年,娄底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0%;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2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完成全市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4万亩,义务植树292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娄底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5.3%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七个三年行动计划”之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今年来,全市已依法取缔了重点公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非法采矿、采石、采砂企业及选配煤等产生扬尘污染企业。住建部门加大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夜间施工行为;城管部门加强了各城区环卫清扫和城市渣土管理工作,开展了餐饮油烟场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已完成64个加油站、储油库回收装置建设,建成7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共发放机动车环保标识60048套,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119台。

制定了《娄底市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年水污染防治重点考核项目72个,截止8月底,已完成38个,正在抓紧建设的有32个;中心城区3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市辖区内省控及其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标,达标率为100%;涟水河出境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突出抓好锡矿山地区和涟钢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锡矿山地区先后在关闭“两高一资”涉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上,获得专项资金5.7亿元,已完成37个。今年上半年,青丰河水质中砷、锑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1.2%、47.1%,涟溪河水质中砷、锑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4%、62.7%。锡矿山街道办事处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修复工程、新化县锑冶炼砷碱渣场及周边土壤修复工程等两个土壤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列入了2016年全省21个专项资金项目。

全市初步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4.05万亩,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7个,全民义务植树1004.4万株。各地均实施了公园、街道、小区的增绿提质,娄底中心城区在石马公园、春园公园、早元游园和孙水河公园等地共补植栽种花木36.5万株。冷水江完成了金竹山、渣渡和毛易等煤矿区矸石堆的植被修复,锡太山地区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造林0.5万亩。市交通局切实加强县乡公路绿化工作,至目前为止,县乡农村公路宜绿地段绿化率达到75%。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两旁绿化、宜绿地段落绿化率达到了85%。

综合交通格局新

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二广、娄衡、益娄高速公路和娄底大道娄涟段等20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100%,基本通成“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体系。

为全面完成全市“十三五”交通发展目标任务,引领与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交通建设坚持大视野谋划、大空间布局、大项目推进、大配套建设,大气魄赶超,加速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按照全市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我市2016年计划争取娄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计划娄底大道娄涟段等4个干线公路项目建成通车;计划新开工龙琅高速公路和S240新化县城—塘梅冲等9个干线公路项目。高速公路进展整体上顺利。安邵高速公路境内未通车段的主线及附属设施已完工,近期可通车。娄衡高速公路路基和主线桥梁已基本建成,路面工程等正在全力推进,可提前实现年底通车的目标。益娄高速公路主线进度正常,娄底南连接线已开工。龙琅高速公路项目初步设计已批复,用地已报国务院审批,业主单位已着手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已组织人员进场和红线挖沟。 

娄底大道建设工娄双段一工区进展滞后,控制性工程山塘大桥进度滞后,其他路段正在进行路基、桥涵工程施工。娄涟段娄星区段已完成整幅沥青路面施工2.5公里,快于计划进度;涟源城市规划外段总体进展顺利。冷新段已签订施工合同;新化段正在进行大桥控制性工程建设。中心城区段除静安街与娄星南路交叉口至新石埠桥段停工外,其它路段进展顺利。针对这一情况,9月13日上午,市委书记李荐国主持召开全市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调度会,他强调,交通建设一定要强化“网”的观念,做到通畅快捷、互联互通、协同作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建设时间实行“双规”,即规定项目开工时间,规定项目竣工时间。各责任主体明确表态加紧推进。

干线公路建设中,今年计划完工的3个项目中已有2个项目进展总体顺利,计划新开工的9个项目,已有2个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提质改造任务588公路,截止8月底,累计完成306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52%。

如果说“加速转型”为娄底摆脱当前经济困局指明了新方向,体现了娄底的广阔战略视野;“奋力赶超”,是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展现了娄底人的博大气度与胸怀;那么,“用3年的时间完成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则体现市委、市政府敢立大目标、敢与先进比、敢跟强者争的坚定信心与坚强的决心。

使命如山,气势如虹!只要我们坚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打拼精神和“事不避难、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大胆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娄底定会如期实现“加速转型 奋力赶超”的目标。我们相信,娄底的明天更辉煌!(记者:罗宗)

上一篇:娄底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下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返回
顶部